top of page
搜尋

6月最后一周决定全球物流格局!关税、运费、港口三重危机如何破局?

  • 作家相片: Wakool Transport
    Wakool Transport
  • 6月22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2025年6月的最后一周,全球物流体系迎来关键转折。期间,不仅即期运价出现大幅修正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行业整合加速推进,共同勾勒出国际贸易格局重构的前奏。从亚美航线集装箱运价显著回落,到欧亚铁路连通实现重要里程碑,这一阶段既充满了运营层面的短期挑战,也孕育着重塑2025年供应链战略的深层机遇。



ree

亚美航线:运价大幅修正展开


2025年6月16–23日这一周,亚美航运市场经历了自2023年以来最剧烈的一次运价修正。随着前期为规避关税的提前进口需求迅速降温,加之船公司逐步恢复暂停运力,现货运价应声下跌。


根据中国主要港口的市场指导数据,运价回调幅度尤为显著——快提(Express)服务40英尺集装箱(FEU)从月初的5,800美元下跌至4,650美元,跌幅高达20%,清晰反映出关税政策引导下货量剧烈波动的市场特性。

运价修正时间轴 • 6月初:快提 5,800美元/FEU,普提(Standard)5,300美元/FEU • 6月中旬:快提 4,650美元/FEU,普提 3,950美元/FEU • 总跌幅:快提 20%,普提 25%

市场动态加速与船公司应对


本轮运价修正紧随6月初的异常暴涨而来。根据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中国至美西航线曾在短短一周内暴涨57%,高达5,172美元/FEU,主因是进口商集中抢运,力求赶在8月14日中美临时关税下调期限前完成出货。


但截至6月16日普提(Standard)服务运价已迅速回落至3,950美元/FEU,较月初水平大降25%TEU(小箱)运价则相对稳定,维持在3,000美元/箱左右。这一剧烈波动反映出船公司激进调控运力的策略——约有40万个TEU的运力在短期内重新上线,多个暂停航线快速恢复,试图最大化此前运价高涨所带来的利润窗口。


ree

与此同时,中国主要港口也面临显著压力。上海-宁波锚地等待靠泊船舶一度升至29艘,多家船公司报告出现设备短缺甩柜(rollover)问题,主要受限于空箱资源紧张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抢运潮降温贸易政策预期趋稳,本轮价格回调或预示市场正向更可持续的运价结构过渡,未来走势将更加依赖供需节奏与政策变动同步性。


对贸易流动格局的影响


本轮运价剧烈波动凸显出跨太平洋航运市场政策变动季节性需求周期的高度敏感性。尤其是为期90天的临时关税窗口期,人为制造出一波集中抢运潮,进一步加剧了港口与基础设施压力


尽管市场现已开始价格回调,但中国出口商品的实际适用综合关税税率依然高达55%,涵盖了基础互惠关税芬太尼相关附加税301条款等多重征收机制。这一高税环境持续对企业的采购行为库存决策构成压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贸易参与者将目光转向多元化弹性化的供应链战略布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风险。灵活调配产地、分散进口路径,正在成为应对全球政策不确定性的新常态。



ree

中欧班列里程碑:第11万列发车,推动欧亚一体化


2025年6月10日中欧班列达成历史性里程碑——第110,000列班列青岛启程,载运55个集装箱、总货值近2,000万元人民币智能家电驶向莫斯科。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数量的突破,更象征着“一带一路”核心物流通道的全面成熟


2011年试点运营以来,中欧班列从初期探索,逐步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战略运输通道,并成为推动欧亚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支柱。其持续增长不仅提升了区域间的物流效率,更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产业协同注入了强劲动力。


网络扩展与运营卓越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实现连接中国128个城市欧洲26国的229座城市,并延伸至亚洲11国100多个城市,构建起覆盖欧亚大陆的高效物流网络。自开行以来,累计运输货值超过4,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铁路货运通道之一。


班列的运营效率亦显著提升:完成每1万列班列所需时间已从过去90个月压缩至仅6个月,体现了基础设施升级运营流程优化的巨大成果。如今,中欧班列已实现每30分钟一班的高频发车,运输时效从中国至欧洲压缩至约17天,远快于海运的30至45天,极大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


China-Europe freight trains representing the 110,000th milestone achievement
China-Europe freight trains representing the 110,000th milestone achievement

本次第110,000列班列所经路线包括中国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彰显其在业务增长中的关键枢纽地位。作为中通道唯一的进出境口岸,二连浩特目前已开通73条国际线路,连接中国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枢纽站点,为中欧班列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意义


这一历史性里程碑进一步凸显了陆路物流通道在当前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在港口拥堵海运运价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正积极寻找可持续的替代方案,铁路运输由此成为全球供应链动荡时期的关键“稳定器”


与海运相比,铁路运输不仅具备更短的时效优势,平均仅需约17天即可抵达欧洲,且其运输成本又远低于空运模式,在效率与成本间取得了理想平衡。


对于像威酷运输(Wakool Transport)这样的综合物流企业而言,这一趋势既构成了对传统海运+卡车模式的竞争挑战,也为通过铁路+海运或铁路+卡车多式联运模式拓展业务打开了全新机遇。特别是在处理高时效敏感型货物方面,铁路运输将成为企业提升服务价值与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突破口



ree


地中海航运公司(MSC)战略扩张:收购曼加利亚船厂


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已正式递交收购罗马尼亚破产的达门曼加利亚船厂(Damen Shipyards Mangalia)的意向书,标志着其在欧洲造船能力上的一次重大战略扩张。此次行动不仅反映了MSC在航运领域不断强化的主导地位,更明确体现了其从传统航运运营商向具备纵向整合能力的海事集团转型的雄心。


根据MSC Ship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Prabhat Kumar Jha于2025年4月20日致罗马尼亚政府的信函,MSC此举背后的关键动因在于其不断增长的自有船队规模,以及对实现地理多元化造船能力的强烈需求。通过收购曼加利亚船厂,MSC将能掌握更大比例的船舶建造资源,降低对亚洲造船基地的依赖,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与战略自主性。


竞争格局与战略意图


当前,MSC正面临来自土耳其Desan船厂的直接竞争,后者同样与罗马尼亚政府展开了有关曼加利亚船厂产能租赁的谈判。该船厂目前由罗马尼亚政府控股,而达门集团持有其49%股份。然而,尽管负债总额高达4.25亿美元,远超其资产估值,该船厂自2025年5月起已部分恢复运营,并拥有约800名员工,显示出一定的重生潜力


对于MSC而言,这项收购不仅关乎现有大型船队的维护与升级,更是一次战略性布局。公司已明确表示,计划将曼加利亚船厂作为未来承接专业船型建造项目(如邮轮滚装客货船拖船等)的核心基地。这一多元化发展方向正好契合MSC在全球邮轮市场持续扩张的蓝图,同时也为其在欧洲本土提升造船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补充其目前集中在亚洲的集装箱船建造体系。这不仅能增强MSC的供应链控制力,也有助于提升其在海事产业链中的整体竞争优势。


财务复苏与运营重启


曼加利亚船厂当前正深陷财务困境——其债权人申索总额高达18.7亿罗马尼亚列伊(约4.1亿美元),而按照当前市价估算,其资产仅值9.44亿列伊(约1.9亿美元),呈现出严重资不抵债的局面。


尽管如此,MSC已被曝向船厂预付修船款项,此举彰显出其对收购案的高度重视及推进决心。值得关注的是,曼加利亚船厂拥有三座大型干船坞庞大的造船与维修产能,在欧洲造船业版图中具备重要战略价值


一旦收购成功,MSC或将部分造船与维修业务由亚洲转移至欧洲本土,不仅能优化地理布局,还将对区域造船产能分布全球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布局也可能为欧洲造船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当地高技术就业与工业回流的发展。



港口基础设施挑战:从新加坡到全球拥堵


大士港起重机事故凸显基础设施风险


ree

2025年6月15日,新加坡大士港发生了一起令人关注的重型设备事故——一台崭新的三一集装箱岸桥在运送至尚未启用的泊位过程中突然倾倒,揭示出大型港口开发项目中潜在的运营风险。事故发生于下午1:20,所幸无人伤亡


这台涉事设备为一台重达65吨跨度35米最大前伸73米的高规格岸桥,是大士港构建全球最大全自动化集装箱枢纽的重要一环。虽然事故并未影响港口当前运营泊位的可用性,扩建工程亦保持正常进展,但此次事件清楚提醒行业:在部署高端自动化设备时,仍需密切关注设备调试、运输与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细节


根据规划,大士港未来将占地约1,337公顷,设有66个泊位,建成后年吞吐能力预计可达6,500万标准箱(TEU),将成为全球最具规模与技术领先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此事故虽属偶发,却为全球正加速自动化转型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敲响了风险防范的警钟


全球港口拥堵持续加剧


ree

2025年6月,全球港口延误率激增300%,高达96% 的主要集装箱港口报告出现不同程度的运营中断。如鹿特丹、开普敦、宁波-舟山等关键枢纽港口,正经历超过10天的高峰等泊时间,且每日每箱的滞箱费高达75至300美元,为全球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


目前,全球仅有58.7% 的船舶能够准时靠港,与疫情前(2020年前)80–90% 的正常水平相比大幅下降,反映出当前全球供应链效率的严重下滑。


在美国,港口运营压力依旧严峻。例如,洛杉矶港与长滩港的船舶平均等待时间已达到3天,目前锚地共有4艘船舶待泊。而随着大量中国积压货物预计在7月集中抵达,承运商普遍预计拥堵将进一步恶化


在中国方面,上海—宁波港口群目前有29艘船舶等待靠泊,等待时间持续上升,显示出前期恐慌性前置出货设备短缺的双重影响仍未完全缓解。这一波全球性港口拥堵风暴,正深刻考验着供应链的韧性与应变能力


贸易政策演变:关税框架在高位企稳


中美贸易政策框架明确


在2025年6月9日至10日于伦敦举行的高级别贸易会谈之后,中美双方正式确认将继续维持“日内瓦贸易协议”框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关税将维持在55%,而中国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则保持在10%,确立了未来数月内相对稳定的关税政策基调。


这一关税结构的构成包括:自2025年4月起实施的10%基础关税、2025年3月起生效的20%芬太尼相关附加税,以及特朗普首任期内出台的25%“301条款”关税。尽管名义上关税维持不变,但由于这些税率重叠征收,实际多数中国商品的关税负担超过30%,远高于2018年前的平均水平。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鲁特尼克(Howard Lutnick)公开确认对华55%关税政策将持续实施,为此前数月的政策摇摆带来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然而,这一高关税结构仍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迫使企业持续调整航运策略与供应链规划,以因应中长期成本压力与地缘政策风险。


钢铁与铝关税升级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6月4日起,正式将《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下适用的钢铁与铝产品进口关税从原本的25%提高至50%,并明确该政策适用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依据美英签署的《经济繁荣协议》,英国进口钢铝产品仍维持25%的关税税率,从而继续享有部分优惠待遇。


此次调整仅针对进口商品中实际含有的钢铁与铝成分部分,其他非金属部分仍将适用各自对应的税率结构。这项升级政策凸显了美国政府在关键原材料领域对强化本土产能保护国家安全保障的战略考量,也反映出其持续通过贸易工具干预产业结构的政策导向。


301条款延长期与合规最新动态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对301条款下现有的164项产品豁免延长三个月,有效期延至2025年8月31日。同时,新增14项太阳能制造设备纳入豁免范围,体现了政府对新能源产业链的策略性支持。


此外,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也公布最新清单,多种家用电器被新增至钢铁衍生品关税适用范围,自2025年6月23日起,这些产品在进口至美国时将被额外征收50%关税


此项政策变动对供应链管理、产品定价与关税申报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密切关注豁免与征税清单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合规审查全球采购策略,以规避潜在税务风险并维持运营韧性。



供应链中断与技术应对


食品供应链面临网络安全威胁


ree

2025年6月5日,Whole Foods Market的主要分销商United Natural Foods Inc.(UNFI)遭遇重大网络攻击,被迫关闭系统并暂停对北美超过3万家超市的配送作业。尽管事发已近两周,企业仍需依赖手动流程与替代机制维持有限运营,充分暴露出关键民生供应链在面对网络安全威胁时的高度脆弱性。


此次攻击造成Whole Foods全国门店普遍出现商品短缺,尤其是冷藏与生鲜货架几乎被清空。事件显示,网络犯罪分子可通过攻击管理食品流通的数字系统,引发远超传统物理中断的系统性供应链危机,引发全行业对食品安全与信息安全交叉风险的深刻关注。


行业技术应用加速


2025年6月的市场动荡供应链中断促使物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转型步伐。面对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企业加速部署AI驱动的货运匹配线路优化预测性分析解决方案,以提升运营效率与弹性。


其中,Sage公司正式推出其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供应链智能)平台,承诺可将运输延误降低35%。该平台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供实时“首公里”可视化服务,使企业在采购与出货初始阶段便具备高度透明性精准掌控能力,强化了整个供应链从源头至终端的响应速度与抗风险能力。



战略展望:应对持续波动


2025年6月16日至23日这一周,运价修正基础设施里程碑成就政策趋稳三大趋势交汇,凸显出在愈发复杂的运营环境中,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灵活的供应链策略调整能力。特别是跨太平洋航运费率的大幅波动,反映出市场对政策变化季节性需求依旧保持高度敏感;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突破,则明确展现了多式联运运输模式多元化将在未来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对于所有物流行业参与者而言,当前局势对其风险管理能力实时市场情报反应灵活运营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那些能快速响应贸易政策调整运价起伏基础设施变数的企业,才能在不断演变的全球供应链环境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的技术应用能力供应链韧性,将成为企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威酷运输穿越2025年6月市场重置,稳健护航美中供应链


面对历史性波动的跨太平洋供应链——从运价剧烈波动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到港口持续拥堵——威酷运输为货主提供切实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助您在美中贸易全流程中稳住成本时效


1. 智能运价管理与灵活订舱

动态应对市场变化:我们紧跟美中航线运价走势,灵活调整订舱策略,帮助客户在涨跌行情中规避成本与风险

旺季舱位保障:凭借与船公司的深度合作关系,即便在中国港口拥堵期间,也能优先确保出运空间实时追踪系统支持我们快速改道或调整计划,显著减少延误


2. 贸易政策与关税支持

精准应对关税变动合规团队提供采购优化产品归类单证准备等专业建议,协助企业灵活应对美中关税新政

实时政策更新:定期推送301条款豁免期关税动态等关键信息,让您随时掌握成本结构与贸易流向变化,提前制定对策。


3. 港口拥堵与基础设施应对

提前预警,避开延误:密切监控洛杉矶、上海等关键港口的拥堵状况,建议客户改走替代航线或提前订舱,确保出货顺畅。

快速处置突发事件:面对设备短缺港口延误等问题,我们在洛杉矶与中国的双团队联动机制,确保与船公司高效沟通,优先调拨货物,降低等待与成本损耗


4. 科技驱动的实时可视化

全程动态追踪:从中国发货到美国交付,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异常预警及时推送。用户门户平台整合物流进度、报关、账单等信息,便于客户高效掌控每一环节。


在这个不确定性成为市场中常态威酷运输凭借实时情报系统本地化专业支持全流程可靠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真正稳健、务实的美中航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穿越市场重置期,实现战略目标。


Comments


总部

19130 San Jose Ave, Rowland Heights, CA 91748

电子邮件:

wkt@wakooltransport.com

rates@wakooltransport.com

hr@wakooltransport.com


客服热线: +1 (626) 723-3100

MC Number: 988495

DOT Number: 2928289

CA Number: 492086

营业时间

时间以太平洋标准时间 (PST)

时区为准

 

周一至周五: 24 小时营业

周六:上午 12 点至下午 4 点

周日:下午 4 点至次日凌晨 12 点

© 2024 Wakool Transport 威酷运输

Wakool Transport(威酷运输)不会将包括联系方式在内的个人信息披露给第三方或关联公司用于营销或推广目的。

所有收集的数据,包括用户选择加入的信息,均被安全存储,并仅用于提供本公司的服务。本公司确保按照适用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处理此类个人信息,保持严格的保密性和安全标准。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kedIn
  • Line
  • Whatsapp
  • Youtube
  • WeChat icon white
  • WeChat OA icon white
  • Xiaohongshu icon whit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