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震荡 · 仓储争霸:物流脉动
- Wakool Transport
- 4月21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快报摘要
美中关税陡升并引发法律诉讼,掀起“关税鞭尾效应”——货量先冲高、随后因“跳港航班”激增而骤冷。长滩码头甩柜率逼近 5%,萨凡纳单月处理 26.5 万 TEU,拒载率高达 15%。柴油价已连跌 25 个月,却因运价下行而难以转化为利润。5 月 2 日起,小额包裹免税(de minimis)将取消;美日关税谈判锁定 7 月大限。企业纷纷改走保税仓、近岸制造;船司只有灵活调度、分散航线、拥抱数字可视化,才能把动荡变成机会。
第一章:美国物流与贸易趋势
核心数据(2025 年 2–3 月)
口岸 | 吞吐量(TEU) | 甩柜率 |
洛杉矶(进口) | 413 236¹ | 5% |
长滩(进口) | 368 669¹ | 5% |
两港合计 | 765 000³ | – |
萨凡纳(进口) | 265 000¹ | 15% |
国家 | 关税税率 |
中国 | 145%⁴ |
越南 | 46%² |
关税冲击再升级
关税升级,政策成焦点
本周,美国贸易政策再次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震中”。4月2日,总统川普宣布大幅上调关税,直指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主要贸易伙伴,关税水平已攀至前所未有的高点。其中,中国并未被纳入仅针对部分国家的90天宽限期。对此,加州州长已提起诉讼,指控总统滥用职权,并警告此举将严重冲击州内港口吞吐量。
随着法律战的展开,物流业正经历剧烈的“关税反复冲击”。美中贸易流量骤降,加拿大家运联盟的数据显示,大宗商品运输受到普遍扰动,凸显出新关税格局下的高度不确定性。
港口火力全开,凸显运能瓶颈
尽管政策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主要港口依然维持高强度运作——货主纷纷抢在关税上调前加速进口:
长滩港 成为全美最繁忙港口,已连续十个月同比增长。
南加州拖车网络 饱和严重,洛杉矶/长滩地区甩柜率翻番,飙升至约 5%。
东海岸 的萨凡纳港三月吞吐量达到 26.5 万 TEU,比二月多 3 万 TEU,当地公路运输拒载率激增至 15%。
不过,降温信号也已浮现:洛杉矶港确认五月将有十余班次“空载航行”安排,反映进口需求正在收缩。海运订舱量急速下滑,业界担忧码头利用率下降,或重演货运衰退的阴霾。
柴油价格下行,却难挡运价战
相比动荡的货运市场,燃料成本让人看到一丝曙光:柴油价格已经连续 25 个月走低,为承运人节省了不小开支。但宽松的市场供给意味着这些成本红利最终都让利给了货主,运费竞争愈演愈烈,承运人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政策动察:小额免税取消与多边谈判动向
除了针对中国的关税风暴,更多贸易政策变化正在酝酿:
小额免税门槛将于 5 月 2 日取消,中国和香港发往美国的小包裹将不再享受免税优惠,跨境电商和平台卖家势必迎来补税压力。
美日贸易磋商提速,双方正争取在 7 月关税到期前敲定协议,以避免进一步关税升级。
美加汽车豁免草案达成初步共识,旨在保证北美整车供应链在更广泛的关税框架下保持一体化运作。
在此大背景下,越来越多进口商转向保税仓储、供应链多元化及前置库存等策略,以分摊关税风险、平滑运营成本。

第二章:中国与亚太物流新格局
摘要
对美货量腰斩:严厉关税下,中国对美出口急剧萎缩。
东南亚、印度分一杯羹:尽管自身也承压,部分贸易转向这些新兴承接市场。
亚欧新航线升温:货物改走亚欧航线,运价水涨船高,拥堵风险骤增。
墨西哥近岸外包走俏:借助《美墨加协定》关税豁免,越来越多企业将产线转移到墨西哥。
关税升级下的亚太供应链重塑
当美国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推至 145%,中国以最高 125% 的对等关税回击,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几近停摆。与此同时,欧盟也加入“壁垒游戏”,纷纷设立新的贸易障碍,进一步放大全球供应链的动荡。面对这场新一轮“关税风暴”,亚太企业不得不重构采购和物流网络——选边布局,错峰出海,才能在变革中抢占先机。
跨太平洋冲击与航运商脆弱性
在洛杉矶港和长滩港,频繁“跳港”航次无不揭示着需求的急剧崩塌。中远海运(COSCO)与 Matson 等深度倚赖中美主航线的巨头,正面临沉重的运营压力;业内更传出,一些规模较小的船公司若近期运量无法回暖,已在考量削减航班甚至彻底退出该条航线。
贸易格局大转移:再分流,而非崩盘
尽管美中航运几近冻结,亚太地区的贸易活力并未枯竭。2024 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虽仅温和增长,但预计 2025 年仍将上升约 4.3%,增长主力来自东南亚和印度。然而,已有 60 多个国家被美国关税罩顶,替代性采购中心也承压。曾被称为“中+一”战略最大受益地的越南,如今电子、服装和家具等核心出口也要面对 46% 的高关税,昔日优势正在被削弱。
近岸外包走俏:墨西哥优势大爆发
随着亚洲采购成本不断攀升,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更近、更稳的“家门口”——墨西哥。借助《美墨加协定》下的关税豁免,墨西哥正成为热门新秀。尤其是汽车行业的 OEM 厂商,不仅享受免税进口,还可申请更多关税减免,生产线纷纷本地化,进一步夯实了墨西哥在区域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区域内航运:航线重塑·运价走高
为应对跨太平洋航线的降温,船公司迅速将运力调拨至亚欧航线——就连传统淡季的现货运价也一路飙升。北欧港口已因改道货量激增,出现集装箱堆积和排港延误。业内警示:若改道潮继续发酵,运力过剩与港口拥堵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出口商与物流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制造商和货运运营商纷纷推出多重应变举措:
库存待机:部分中国出口商将货物囤积在国内保税或民用仓库,静候政策转向再出货。
转运与绕道:有企业探索通过第三国港口转运,尽管美国加强“反避税”监管,短期内可能还可继续利用。
供应商多元化:积极开拓新的采购市场,规避目前受到重税冲击的来源地。
空运加持:针对高附加值货品,更多采用空运方式,跳过港口瓶颈,确保交期无虞。
区域枢纽布局:在亚太区内部强化枢纽–辐射网络,通过本地分拨中心提高物流弹性。
展望:动荡中的亚太物流新篇
亚太物流格局正被快速、动态的重构浪潮席卷——运力不断再分配,采购渠道日益多元,运营模式随时调整。尽管市场翘首以盼关税松绑或谈判落地,现实却依旧充满变数与创新机遇。供应链管理者唯有保持高度敏捷、快速响应并具备前瞻视野,才能在这片不断演变的区域与全球贸易大棋局中抢得先机。

第三章:亚马逊与沃尔玛的供应链布局
摘要
亚马逊 斥资 150 亿美元大举扩张物流版图,并迅速调整采购渠道以化解关税冲击。
沃尔玛 将配送网络延伸至数百万美国家庭,同时加速去中国化,多元化供应链。
两大巨头均重金押注自动化,视物流为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武器。
零售物流巨头:关税压力下的供应链军备竞赛
本周,电商物流赛道风云再起——亚马逊与沃尔玛纷纷亮出底牌,以主动出击的扩张与灵活机动的策略抢占先机。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这两家零售巨头正将物流打造为战略优势:一边加码仓网与末端配送,一边优化全球采购布局,用规模与技术双重护航。
亚马逊:供应链扩张与深度内包
亚马逊宣布将投资 150 亿美元,在全美新建多达 80 座仓库和配送站网点,涵盖机器人驱动的智能履单中心和末端投递枢纽。同时,公司正积极筹备自有的零担(LTL)货运服务,通过直接统管供应商到履单中心的入境运输,深化供应链内包,减少对外部承运商的依赖。
在应对 4 月 2 日关税上调方面,亚马逊果断取消了部分中国制造商品(如电动滑板车、沙滩椅)的订单,以规避高额关税,这充分体现了其快速重构采购渠道、控制成本风险的能力。公司还透露,目前已有逾 1 000 个自动化与 AI 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涵盖仓储机器人、预测分析等多个领域,致力于进一步加快履单速度、提升运营效率。
沃尔玛:物流复盖率提升与多元化采购
沃尔玛迅速跟进,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全渠道履约,将配送网络再覆盖 1200 万美国家庭;“门店即前置仓”模式,让本地订单的履行更加迅捷灵活。
面对相同的关税逆风,沃尔玛正大幅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积极从印度和墨西哥等低关税国家采购关键商品,并持续加码对低关税市场供应商的投资。其位于佛罗里达、面积达 100 万平方英尺的高科技配送中心,是沃尔玛物流基础设施升级的最新力作。公司还定下目标:到 2026 年,将有 65% 的门店实现自动化,大部分履单中心已引入机器人和 AI 技术,为“无人仓”“智能拣配”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为驱动平台生态增长,沃尔玛扩大了沃尔玛履约服务(WFS)规模,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从亚洲直发的一站式端到端物流、费用激励与金融扶持,全力夯实电商“最后一公里”优势。
市场影响:零售巨头驾驭物流新格局
亚马逊与沃尔玛正在把物流从“成本中心”打造成“竞争利器”,他们的动作预示着几点关键变化:
大手笔仓储+车队投入:要赢就要快,只有海量仓储与自有车队才能确保“秒级”配送与独立运营。
供应链灵活度升级:随时切换采购渠道、关税对冲策略,才能在全球贸易动荡中稳扎稳打。
科技驱动全面赋能:AI、机器人、预测系统成为标配,让运力更可控、履约更精准、响应更迅捷。
平台化生态深度打通:从 Amazon LTL 到 Walmart WFS,零售商打造“一条龙”物流体系,为合作伙伴赋能也为自己留足话语权。
对各类货主和中型物流公司来说,流畅的端到端可视化、敏捷扩展和规模化运营已成电商物流赛道的“入场券”。只有具备这三大硬实力,才能在这场零售物流军备竞赛中立于不败。
第四章:给威酷及同类承运商的行动指南
核心
多元化拖车网络,稳住港口货量起伏
保税仓+自贸区,帮客户玩转关税延期与减免
低油价红利,提升利润、升级服务体验
密切关注电商巨头,锁定合作机会与市场空白
As recent developments reshape U.S. trade and logistics patterns, drayage providers and trucking firms like Wakool Transport (Los Angeles) must adapt swiftly. The following takeaways highlight strategic actions to maintain resilience and capture new opportunities:
1. 应对港口吞吐波动,灵活调度
L.A./长滩频繁“跳港”,短期集装箱量或有起落
快速向内陆走廊(亚利桑那口岸、美国中西部铁水联运枢纽)转移资源
保持敏捷,一旦关税政策松动或延期进口集中到港,立即回归港口作业
2. 拓展拖车服务,跨境联运新玩法
超越传统港口拖车:新增墨西哥边境口岸或中西部火车装卸联运
联手墨西哥湾沿岸物流伙伴,抢占绕港改道的亚欧货量通道
3. 强化保税仓与自贸区解决方案
推广威酷保税仓、自贸区优势:助进口商延缓或减免关税
提供集装箱中转、拆箱、报关代办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客户成本不确定性
4. 把握低油价红利,提升竞争力
利用柴油价格走低,推出稳定有吸引力的价格策略
将成本节省再投入:司机激励、车队保养升级
打造增值服务:拖车驻放、实时GPS监控、主动保养,靠服务质量取胜
5. 紧盯亚马逊与沃尔玛,精准差异化布局
跟踪 Amazon LTL 和 Walmart 扩网动态
针对巨头覆盖不足的航线或货种,提供高触点、大灵活度的溢出运能和末端配送支持
威酷运输服务方案:关税抗压 · 高彈性物流
全美干线拖车网络
我们的专属车队无缝衔接西海岸港口与内陆枢纽,遇到空舱航次或运力变动时,可迅速切换至备用通道,确保货物不停滞。
跨境与自贸区专长
依托保税仓及自贸区管理,帮助客户延缓关税缴纳、优化关税成本,并提供一站式集装箱中转、拆箱与清关服务,让通关更高效无忧。
数字化可观测 · 主动积极沟通
自研平台支持实时追踪、智能ETA预报与自动预警,运营团队定期发布运力预测及定制化关税影响简报,让您随时掌握物流动态。
战略零售合作
深度对接亚马逊与沃尔玛物流网络,提供专属航线与溢出运能支持。即便零售巨头自建物流,也能无缝接力,保障您的电商履约不中断。
总结
凭借敏捷的运营模式、卓越的贸易合规能力与领先的数字化工具,威酷运输助您将动荡转化为机遇。从港口到门到门,我们始终为您提供可靠、灵活且高性价比的物流解决方案。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