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税与空载双重挑战:关务+铁公水联动+最低承载动态定价锁毛利
- Wakool Transport
- 4月28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电商受挫:关税新政与进口稽查同步上线
4月底,华盛顿再度加码贸易战,推出新一轮关税措施并同步强化进口稽查。白宫已确认,自5月2日起,将取消对来自中国香港的小包裹免税(de minimis)待遇——低价电商货物将不再享受免税通关。与此同时,对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关税将大幅提高至125%至145%。行业顾问警告称,此轮重拳出击或将严重冲击中美航空货运市场。
一份模型预测指出,随着Temu、Shein等平台缩减出货量,未来三年航空货运收入预计将蒸发超过220亿美元。对于高度依赖中美航线的物流公司(如Atlas Air及直发包裹货代商)而言,关税冲击将带来需求锐减与经营挑战。
进口合规收紧:执法力度空前加强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数据显示,3月份共查出近3.1亿美元的漏报或低报关税,比2月暴增10,590%,彰显美方对“走私”和“低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目前仅追回约4,900万美元,其余欠税正加速追缴,进口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年初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部分能源及钾肥为10%)。这些超出《美墨加协定》(USMCA)范围的关税措施,以打击芬太尼危机及非法移民为由,目前仍在持续执行中。数据显示,3月从墨西哥征收28.7亿美元关税,从加拿大征收10.4亿美元。
物流行业亦已迅速应对:由于无法及时应对新增的正式报关流程,DHL一度暂停部分对美B2C小包运输业务。
合规是生命线,文书疏漏代价翻倍
要点速览:
欠税飙升:CBP3月查出欠税3.1亿美元,增幅高达10,590%,追缴行动全面启动。
新关税延续:IEEPA加征关税,非USMCA商品仍适用额外25%/10%税率。
征税收入激增:3月美方共征收近39亿美元关税,其中墨西哥28.7亿、加拿大10.4亿。
物流调整迅速:DHL及多家国际快递商已收紧或暂停部分对美包裹运输业务。
给货主的三点忠告:
1. 合规为红线:务必完善报关资料,严格防范低报、错报、漏报风险。
2. 预留缓冲周期:新规流程可能导致清关延误,应提前规划通关时间。
3. 重估总成本:将关税、滞报金及合规成本纳入采购预算,避免后期预算超支。
在强监管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先合规,后物流”已成为全球贸易的基本法则。唯有构建完善的合规、风控及预案体系,企业才能在“追税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保障供应链稳定如磐石。
中国船舶面临港口新收费
作为遏制中国海运影响力的配套措施,美国监管部门宣布,将对中国航运公司运营的集装箱船在美港口靠泊征收新港口费用。最初提案为每艘船固定收取数百万美元,但在行业强烈反对下,政策调整为按船舶吨位或箱量分级收取。
尽管如此,中国国有航运巨头中远海运(COSCO)上周公开谴责该措施为“歧视性行为”,并警告此举将“威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此次港口收费基于美国一项贸易调查结果,认定中国通过不公平手段主导造船与海运领域。尽管美国此举旨在扶持本国船东与造船产业,但对货主而言,或将带来两大连锁反应——一是中国大型货轮可能减少美国靠港次数,二是运费成本预计将随新费用上涨。
一句话总结: 贸易政策已不再局限于关税战,航运船舶本身也成了新的政策打击目标。

跨太平洋航运降温,引发“跳港”潮
近期,随着美中贸易流量骤减,航运市场迎来新一轮“空船”挑战。中国发往北美的集装箱订舱量同比暴跌约20%,大量工厂订单转向东南亚,进口商也因关税不确定性按下“暂停键”。受此影响,大批“跳港”航次随之涌现——航运公司纷纷取消原定班期,以避免“半载出海”造成的亏损。
根据Sea-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春季中期(第16至第19周)驶往美国西海岸的计划运力较六周前大幅缩减12%,剩余约137万标准箱(TEU);东海岸航线运力则直降14%。更令人震惊的是,空舱运力在短短数周内从6万TEU激增至36.78万TEU,近37万TEU的运力几乎瞬间“蒸发”。
虽然此举有助于船公司稳定运价,但也使依赖“准时到港”模式的货主陷入抢舱大战。延误风险、转舱成本同步飙升,在航次恢复常态之前,供应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极限考验。
计划随“关税过山车”起伏
业内人士普遍感叹,当前断断续续的关税政策令任何长期规划变得无从谈起。航运公司与货主几乎只能“按日”应变——每当有新的关税或豁免政策出台,就必须立刻调整舱位策略与航期安排。
大西洋航线相对稳定:由于美欧之间设有90天的互惠免税期,大西洋航线运力得以保持相对平稳。
太平洋航线变幻莫测:有进口商笑称,太平洋航线“每周都有一场新的关税大乱斗”,各种额外费用与新规层出不穷。
抢跑拉货潮消退:许多美国进口商曾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提前大批发货,试图规避后续关税上涨,但这波“前置发运”热潮已迅速消散,导致离港船舶空舱率飙升。
订舱量断崖式下滑:赫伯罗特(Hapag-Lloyd)透露,自4月关税上调以来,中美航线订舱量骤降近33%。
这波供需“鞭打切换”效应,先是令港口被过量箱量挤爆,随后又迅速转为“抢仓大战”。在舱位与调度频繁重构的环境下,供应链的弹性与韧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极限考验。
空柜难题:滞留北美的“空箱风暴”
随着进口高峰退去,北美各地空柜堆积如山。以往,这些空箱通常会搭载出口航次返回亚洲,但如今随着大量班轮“跳锚”,出现了“无船可装”的窘境。资深多式联运分析师拉里·格罗斯警告称:“一场空柜拥堵风暴即将到来!”
铁路运输“蓄势待发”
BNSF和Union Pacific表示,经历过疫情期间的码头拥堵后,他们已建立起更为灵活的设备调配机制,密切监控箱量走势,随时准备应对箱源调度需求。
码头储位升级
西海岸各大港口运营方承诺,已在此前拥堵教训后扩建堆场,提高储箱能力,以应对下一轮空柜回流或进口高峰。
货主“卡位”攻略
目前,货主们正积极关注空柜库存动态——一方面担心沿岸堆场因空箱积压而超负荷,另一方面又怕内陆分拨中心出现箱源短缺。若跨太平洋航运运力波动持续,货主应考虑:
灵活调线:探索备用出口通道,如经欧洲、拉美绕开瓶颈。
采购分散:适度分散供应地,降低对单一航线的依赖风险。
预防“空箱危机”:
实时监控:利用数字化平台追踪空柜位置与可用量变化。
备选方案:提前与多家箱源商及班轮公司建立备用合约,确保灵活调度。
港内轮换:加强港口与内陆场站协调,推动适度内循环,减少空柜长期滞留。
在这场“空柜博弈”中,谁能抢先锁定箱源、灵活切换通道,谁就能化被动为主动,稳住供应链节奏,赢得市场先机。

美国港口与卡车运输:放缓在即
洛杉矶–长滩双雄失速
北美最繁忙的进口枢纽——洛杉矶港与长滩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放缓趋势。最新数据显示,洛杉矶港日均集装箱订舱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9%,其中来自中国的订舱量更是锐减20%,整体吞吐量回落到接近2020年封锁时期的低谷。
卡车运输链条受冲击
随着港口到港箱量大幅减少,圣佩德罗湾(San Pedro Bay)地区的卡车公司普遍感受到业务量骤降的冲击——现货运价承压下行,空载风险显著增加。港务局执行董事Gene Seroka预计,未来数周港口货运量或将继续下滑35%,主要零售商正在暂停来自中国的订单,并重新评估在关税压力下的物流策略。对于依赖“准时到港+卡车直送”模式的供应链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南加州“满载”时代终结
长期依赖西海岸进口货源的卡车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空载”压力:大洛杉矶地区的出港卡车货量已跌至自2019年以来(除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外)的最低水平。为了争抢有限货源,车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现货运价持续下滑,运力过剩的问题日益严峻。
威酷建议承运商采取以下策略应对挑战:
多元化线路与货源:不仅局限于西海岸,可向东海岸港口及中西部内陆市场扩展。
灵活资产调配:实现拖车、司机等运力在区域间的快速轮换与调配。
联运与合作:与铁路及仓储伙伴深度合作,开发新兴货源及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
不仅沿海卡车业务遭遇重创,国内制造业货运也开始走弱。以沃尔沃北美卡车(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为例,受关税及市场不确定性影响,该公司宣布将在弗吉尼亚工厂裁员350人。今年1月至今,美国卡车制造业累计裁员人数已接近1000人。新车订单放缓,进一步反映出贸易政策波动正持续冲击整个工业供应链。
威酷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市场波动中稳定收益,避免因运价下滑而陷入让利谈判,威酷运输推出了以下策略:
保量合约+锁底价:针对发运量稳定、希望提前锁定运力的客户,我们可签订最低承载量协议,确保淡季仍有基础运力,并锁定一个价格下限;
按需动态定价:对于只在运价低点才下单、发运量不固定的客户,建议采用纯 Spot Rate 动态定价模式,无需任何最低量承诺,可即时获取市场最低运价。
运价弹性+动态定价平台:根据实时供需动态调整运价,淡季期间提供限时折扣,旺季优先保障运力资源,客户能够享有额外优惠及运力保障。
4. “总链路成本”管理:我们会为您提供关税、仓储、滞箱及二次调度等各环节的成本明细,让您清晰掌握“总链路费用”,避免单纯以运费低点做决策,从而帮助您在整体供应链优化中获得最大价值,实现您与威酷的双赢。
货主应对:抢占西岸“缓冲窗口”,布局多港多源
短期红利:通关更顺畅
目前,洛杉矶港与长滩港堆场空位充足,集装箱周转速度明显加快,与过去几年高峰期的严重拥堵形成鲜明对比。若货物尚未受到高额关税限制,货主可趁此机会加速通过西海岸通道,调整库存布局,以提升供应链效率。
产地多元化:绕开中国关税
部分企业已积极探索越南、印度等替代产地,力图规避对华出口商品的高额关税。不过,新的供应链体系搭建与成熟尚需时间,不宜期待“一蹴而就”。
多港联动:对冲西岸风险
越来越多货主开始借助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将货量合理分散,以防西海岸运力因“跳港”等不可控因素再次出现剧烈波动。
密切监测:顺势或逆势皆有准备
未来数月,若贸易紧张局势缓解或关税政策出现松动,进口量可能迅速回升;若低迷态势持续,则需为更长期的跨太平洋货运低谷做好运力与仓储布局。
在这场西岸“大洗牌”中,能够率先布局多港多源、灵活切换运输通道的货主,将在动荡市场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未来竞争优势。

跨境货运陷入危机 · 美加贸易遇冷
美国最新关税政策一出,立刻令加美货运市场按下“暂停键”。根据加拿大卡车联盟调查,近七成加拿大卡车公司反馈称,在新增关税实施后,原本对美的运输订单被迫中断或取消。农机、化肥、木材、汽车零部件等大宗商品纷纷“折返”,进口商与出口商面对突如其来的25%重税一时难以应对,普遍困惑——最终成本到底由谁承担?
双方正设法自救:有企业通过保税仓缓冲关税冲击,有企业则紧急安排“准时到货”式空运,力求保障关键物资供应。但实际情况是,大量货物仍然无法顺利流动。卡车联盟进一步透露,已有约8%的车队因货源锐减被迫裁员;如果局势持续恶化,60%的加拿大物流高管警告,他们的企业恐将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正如联盟主席所言,一旦大规模运力撤退,美加货运或将真正步入“核冬天”。
以牙还牙的关税对抗
美国对加拿大小麦、木材、汽车零部件等商品征收25%高关税(部分能源产品为10%),加拿大迅速反制,向总额约3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关税。然而,加拿大卡车行业发现,从美国北上的进口货量变化不大——约七成受访车队表示,“北上”运输基本未受影响。这表明,这轮关税对抗更多冲击了加拿大“南下”出口。
鉴于美加80%的贸易量依赖公路运输,加拿大卡车行业首当其冲:南行货量暴跌导致空驶率飙升,空闲运力大量涌回国内市场,引发配载竞争加剧,运费大幅下滑。若此局面持续,无异于自断生路。对加拿大制造商与农户而言,最大出口市场发运中断意味着库存积压与现金流压力骤增;对美国进口商而言,涨价与断货风险正成为新常态。
双边供应链整体效率遭到严重破坏:往返实载的卡车被迫单边空转,单位运输成本急剧上升。
在跨境物流提供商看来,唯一出路是尽快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或至少取得更清晰的操作指引。否则,贸易商与承运商都需为持续延误、高昂费用,甚至部分车队弃守加美跨境线的最坏局面做好充分准备。

行业应对与战略投资
即使在贸易与物流格局剧烈变化之际,行业活动仍在持续重塑。多家头部物流企业正在通过并购与基建扩张,积极布局“新常态”下的供应链网络:
CEVA物流重仓多元化布局
全球第三方物流(3PL)巨头CEVA Logistics斥资4亿美元收购一家土耳其物流供应商,借此拓展欧亚交叉枢纽能力,降低对中国单一产能的依赖。
AIT强化拉美通道与空运网络
美国物流公司AIT Worldwide Logistics收购迈阿密本地货代企业,旨在提升拉美市场连通性及空运网络整合水平,为美洲—亚洲航线提供更多备选方案。
英国零部件厂投建墨西哥基地
一家英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宣布将在墨西哥新建线束工厂,抢占北美本地化生产机遇,既满足美国市场对“美国产”成分的要求,又规避亚洲进口关税壁垒。
ILS扩展西南跨境物流设施
亚利桑那州物流服务商ILS新建成一座专用跨境货运中心,支撑穿越西南边境的美墨贸易流量,彰显近岸外包与墨西哥—美国供应链走廊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物流服务商也在积极升级产品线,以应对市场波动。UPS与DHL均加码投资医疗及高端专线业务——这些领域对关税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例如,DHL Express已在巴西至美国之间推出次日达医疗专线服务;UPS则在过去两年持续收购医疗物流企业,进一步强化冷链及医疗配送能力。
这些战略投资表明,快递巨头正加速向价值密集、时效要求高的货运细分市场转移,以在其他航线上量能下滑时,构建稳固的收入缓冲区。
应对策略
对于货主与运输商而言,四月底的一系列变化不仅带来短期冲击,更催生了长期转型的动力:
不确定性持续高涨:关税政策频繁波动,运力随时可能骤减,贸易航线持续重组。
应对之道初见雏形:从保税区扩仓、并购整合,到近岸外包项目落地,企业已开始主动布局未来。
货主行动指引:锁定墨西哥、东南亚等多元化供应源,灵活运用自贸区政策与关税工程,保持高度采购与运输机动性。
承运商制胜法宝:通过成本优化与柔性调度制胜——无论是卡车换线、铁路空箱回补,还是开发多式联运方案,谁能快速调整且控制成本,谁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2025年4月落幕,北美贸易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无论这场关税博弈最终演变为长期新常态,还是仅为谈判策略的一部分,整个物流行业已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夏季。
威酷运输提供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美国对中国及香港产品加徵高额关税与取消小包裹免税待遇的新政策下,威酷运输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来协助企业应对这些挑战。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全面物流解决方案的公司,威酷运输能够帮助客户优化其供应链管理,减轻新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精准关务与风险管理
威酷运输通过专业的报关服务确保所有文件准确无误,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同时,我们通过实时政策跟踪与风险评估系统,及时更新政策变动,帮助客户预测和准备应对措施,避免低报、漏报风险。
多式联运+关键节点仓储解决方案
面对航线不稳定和港口拥堵的问题,威酷运输提供灵活的多式联运方案,结合海运、铁路和公路运输,通过与北美主要铁路运营商的战略合作,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在洛杉矶、长滩、休斯顿等关键节点提供仓储和堆场服务,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货物存储,减少拥堵和延误。
弹性运价+合约保障
Spot Rate 按需付费与最低承载量合约双轨并行:您可即时享受市场最低运价,也可通过保量锁底协议锁定淡季运力与价格底线,淡季优惠、旺季优先。
全链条成本可视化
向您全面揭示关税、仓储、滞箱、二次调度等各环节费用,帮助您从“总链路成本”视角做出最优决策,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全程供应链服务与数字化监控
威酷运输优化了从国际到美国的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从中国到美国的一条龙服务。我们在中国设有办事处,专门负责规划和执行货物从中国内陆至美国的运输,包括货柜提取、仓储和最终配送,确保每一环节都高效顺畅。我们还提供先进的数字化监控平台,允许客户实时查看货物状态、库存水平和关税合规性,实现供应链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提升决策效率。
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威酷运输帮助客户降低由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优化成本效率和运营灵活性,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客户的供应链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
Comments